一、学院简介
数理学院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基础部数学教研室、物理教研室,2007年成立数理学院。1993至1997年招收数理师资班,2007年开始招收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生,2010年开始招收统计学专业本科生,2023年开始招收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本科生。学院目前有数学系、统计系、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系、大学数学教学部、大学物理教学部等五个基层教学组织,以及常州市微纳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、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常州市统计科研教育基地等机构,承担数学与应用数学(师范)、统计学、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,以及全校理工科专业的数学和物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工作。
二、党建引领
数理学院在践行“三全育人”理念的壮阔征途中,深耕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,以“党建+”为强劲引擎,巧妙编织党史、团建、科普的多彩教育网络,激活基层党组织的蓬勃生机与战斗力。学院匠心独运,以“数说”为钥匙,解锁党史学习新境界,让数字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,使思政教育鲜活深邃。同时,强化“红色、制度、爱心”三维党建体系,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,融理论学习于实践拓展之中,党员先锋的旗帜在志愿服务中高高飘扬,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。媒体争相聚焦,赞誉之声不绝,彰显学院服务社会、育才树人的坚定信念。此外,学院致力于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生态,深度挖掘社会实践中的思政富矿,全面拓宽育人视野,确保思政工作润物无声,全程覆盖,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。
三、教学建设
1.师资团队
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,其中专任教师90人,有正高级职称18人,副高级职称25人,博士51人。有江苏省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”培养对象3人,江苏高校“青蓝工程”优秀教学团队1支,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,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,江苏省“双创博士”6人,常州市青年人才托举计划2人,江苏理工学院中吴青年创新人才4人,中吴科研创新团队1支。
2.本科专业
学院现在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(师范)、统计学、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3个本科专业,在校本科生769人。2021年,数学与应用数学(师范)、统计学专业荣列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。2022年,数学与应用数学(师范)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。
3.教学资源建设
学院重视教学资源建设,数学与应用数学(师范)专业将中小学最新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大学课堂,为未来教师培养提供更全面的支持,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学教师,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。统计学专业通过收集各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,包括数据分析、市场调研、风险评估等案例,引入教学活动中,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统计方法和技能。出版教材8部,其中《线性代数A》获批江苏省一流课程。为适应“互联网+”课程教学需要,数理学院建设了丰富的适应“互联网+”课程,其中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》建设中国大学慕课课程资源,入选江苏高等继续教育“一平台两系统”首批试运行在线课程资源。
数理学院中心实验室下辖大学物理实验室、数学实验室和微纳信息材料实验室,为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此外,数理学院还以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为基地,开展丰富的科普演示活动、科普大篷车活动、小小牛顿科技创新活动,响应科技局的科普周科普日活动,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,演示实验室2014年获得常州市科普基地称号,2015年获得省级科普基地称号。2020年继续获得省科普基地,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科普基地。多人获评省市优秀科技志愿者。
四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
数理学院遵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执行主体作用,将质量标准的执行落到实处。数理学院制定《数理学院教师听课规定》、《数理学院教师试讲规定》、《数理学院教学委员会工作职责》、《数理学院教学督导组工作职责》等制度,认真执行内各项教学检查、评估和评审,对各本科课程进行质量评估。认真贯彻执行领导、督导、同行教师听课制度,及时反馈听课意见。成立了教学督导队伍,深入课堂、实习基地进行监督、检查、评价和建议,并为任课教师实时反馈督导信息。对于实践、实验类课程,学院组建了数理学院安全工作小组,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,并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安全隐患,保障实践、实验课程等教学活动的平稳运行。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,学院每年定期开展积极开展教学工作回头看活动,由学院统一组织,对过去一年的毕业论文、试卷、课程设计进行自查、抽查等,督促任课老师提高重视,积极保障实践、实验类课程教学质量。
五、特色和亮点
(1)实践教学
学院专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,通过改进实践教学、创新教育方法和深化教学改革,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。与行业企业合作,共建实习实训基地,实现资源共享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专业能力,特别为师范生提供教育见习、实习和研习,涵盖师德培养、教学实践、班级管理和教研活动,确保掌握教育实践。专业课程还包括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”、“中小学数学教师编制考试专题”和“教师资格证考试专题”,强化教育专业技能。统计专业与恩梯梯数据(中国)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、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东部中心、常州市统计局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定期选派统计专业学生赴以上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学习。
(2)以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
数理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,视其为检验教学成效和激发学生潜力的关键途径。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师范生、数学、统计和光电信息领域的国内外竞赛,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、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、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竞赛、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大赛、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学科竞赛,这些竞赛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理论知识,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、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为支持竞赛,学院深化教学改革,优化课程,强化实践教学,将竞赛元素融入日常教学,开设相关选修课程,并建立竞赛导师制度,提供个性化指导。这些措施帮助学生在“挑战杯”、数学建模、数学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。近年来,数理学院教师指导全校各专业学生参加各类竞赛,获得国家级、省级奖项600余项。这些成绩不仅肯定了学生的个人能力,也验证了学院的教学和育人成果,激励更多学生投身科研和竞赛,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。
(3)教学竞赛与教学水平提升
数理学院汇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,他们中既有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、副教授,也不乏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。这些教师不仅专业知识扎实,更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显著的科研成果。他们以身作则,用自身的言行和成就激励着学生不断追求卓越。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,主持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8项,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28 项。教师参加江苏省高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大赛、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、长三角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等市厅以上教学竞赛获奖26项。数理学院的教师团队以其卓越的教学和科研成果,为学生树立了追求学术卓越的榜样,同时也为学院的持续发展和教育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。(供稿单位:数理学院)